继中央支持民企发展座谈会召开后,中央各个部委在近期陆续出台支持民企发展的措施。
其中央行和银监会提出,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帮助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
解决融资难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项目,鼓励各地借鉴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展“银税互动”等做法,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
这些措施有望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调查显示,民营经济占到全部经济的60%左右,但是贷款只占20%左右。
税务总局明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确保缴费方式稳定,不得自行组织开展社保费以前年度集中清欠,并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等建议,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加快市场化改革
随着多项支持民企的措施出台, 民企投资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与1-8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3.3个百分点。这表明民企投资的信心在增加。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1.3%,制造业投资增长9.5%,服务业投资增长9.1%。
中央层面,对清理民营企业欠款也作出了安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要进行清理, 国办牵头督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审计部门要介入。凡有此类问题的都要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严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单”,严厉惩戒问责。对地方、部门拖欠不还的,中央财政要采取扣转其在国库存款或相应减少转移支付等措施清欠。
不过,要解决土地、劳动力以及各个能源资源价格上升,核心还是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