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藏金葵花官网!
热线电话: 010-65289989

上市公司17年分红方案渐显,“高转送”遇冷 |【行业】观察

新闻中心

上市公司17年分红方案渐显,“高转送”遇冷 |【行业】观察

随着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分红力度的关注,两市公司分红到底怎样,牵动了许多投资者的心。

 

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披露2017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以去年年报为基数统计可知,有297家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率超过50%。其中,有9家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率超过100%。

截至3月26日,今年共有逾400家公司发布了分红预案,其中399家公司的预案提及了现金分红,现金分红已成主流。

 

数据显示,有42家公司拟每股现金分红超过0.5元(含0.5元),其中10家的预案每股分红超过1元。

 

除了在年报中披露分红送转方案的企业之外,另有多家公司在发布业绩报告之前,预先披露了分红方案。

 

对于预披露的分红送转方案,上市公司多是从业绩、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匹配性等进行了解释。

如有的公司表示,“现结合行业现状、公司发展所处阶段及战略规划,实际控制人提出了本次利润分配预案。不仅可以让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的发展经营成果,也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匹配。”

 

有的公司则公告,“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兼顾了股东的即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考虑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合理诉求,与公司经营业绩及未来发展相匹配,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

 

数据统计,去年年报的分红送转情况与2016年有所不同,高送转的情况明显减少。

 

2016年披露分红预案时,仅发布10转30这种高送转预案的公司就有6家,发布10转20左右的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更是多达29家。而截至3月26日,发布2017年分红送的公司中,分红送转最大方的是梅泰诺。

 

有分析人士称,今年之所以没有出现去年那种高送转频发的情况,与监管机构对高送转保持高压态势不无关系。

 

实际上,早在去年上半年,监管层就已经表示,对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给予严格的监管。如果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预案的话,都将被列入重点检查和监测范围内,对从事高送转企业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要纳入监管范围。为此,不少上市公司纷纷修改高送转方案,降低送转股比例。就连最后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也遭到了市场的冷落。

 

去年以来,监管机构,不断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针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实施了系列监管工作。首先,对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排查并开展专项现场检查,14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次,严厉查处利用“高送转”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行为,多名人员因利用“高送转”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同时,监管层还不断研究完善“高送转”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从机制上和制度上切断“高送转”与违规行为之间的利益链条,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行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具备高送转潜力的股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业绩处于不断改善阶段,并且盈利能力比较高;第二,净资产、资本公积金越高的公司,高比例转增的可能性越大;第三,公司有扩张的需求,也就是公司处于大发展时期,规模存在快速扩张的要求,股本扩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分析人士称,高送转仅使上市公司“股本扩大、股份拆细”,对公司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不产生实质影响。但高送转常成为上市公司进行概念炒作、掩护股东减持出逃或限售股解禁的工具,往往伴随着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故历来是证券市场重点监管事项。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