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藏金葵花官网!
热线电话: 010-65289989

资管新规下银行净值理财仍羸弱 |【行业】观察

新闻中心

资管新规下银行净值理财仍羸弱 |【行业】观察

日前,备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深改委)审议通过,这意味着资管新规即将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资管行业也将随之迎来统一监管时期。根据此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监管思路,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大概率转化为“净值型”。

 

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这也是此前监管态度的延续。事实上,去年11月份,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资管新规将遵循按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的主要原则,打破刚兑,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一方面强调了统一规制,实现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同一类型的资管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和套利;另一方面在净值型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强调穿透式监管。

 

目前,已经有地方银监局“喊话”银行,理财业务趁早转型。例如,北京银监局在2018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趁早开始理财业务转型,主动压缩非标债权,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

 

但从目前来看,各家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偏低。从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处于存续期的理财产品来看,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仍旧占较大的比重,而净值型产品占比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业已经落实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今年以来,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增加。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募集起始时间在今年一季度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计433只,而2017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63只,而且其中大多数为外资银行的产品。但是,相比于同期接近27000只的理财产品总量,净值型产品的占比仅为1.6%左右。

 

“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没有准确的预期收益率,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一些股份制银行支行理财经理透露,由于风险相对较高,客户一直不太“感冒”,传统型理财产品目前依旧被多数客户接受。而大部分投资者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太大,还不如购买非保本理财产品或者基金产品。”

 

一些分析师表示,资管新规无论对银行还是投资者的影响都非常大,未来银行理财市场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打破刚性兑付和净值化转型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此前很难开展,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但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必须转型,投资者也不得不去适应。”

 

就监管层对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的要求来看,预计未来超九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在政策推动下转换为净值型。作为资管行业的"老大哥",银行资管条线需对当前业务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其中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更是凸显了监管对当前预期收益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审慎态度,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已迫在眉睫。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