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重组终止后再次停牌的万家文化(600576.SH)终于迎来新进展。当日晚间,万家文化发布公告称,万家集团与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龙薇传媒)于2016年12月23日与万家文化第一大股东万家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30.6亿元接盘万家集团1.85亿股,转让价格为停牌当日股票收盘价的9折。此次交易完成后,万家文化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龙薇传媒,股权占比为29.14%。据龙薇传媒的公开资料显示,赵薇为其控股股东。这就意味着上述交易完成后,赵薇将成为万家文化的实际控制人。
明星涉足资本市场在A股已经屡见不鲜,但成为上市公司控有关人士股股东则尚无前例。除了之前市场上传闻赵薇在港股上也多有斩获,而其在唐德影视(300426.SZ)、省广股份(002400.SZ)等上市公司中也曾见其身影。一位信托投资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 “赵薇算是跨界最成功的明星了。”
据工商资料显示,龙薇传媒注册资本200万元,注册时间2016年11月2日,股东为赵薇(持股95%)、孙丹(持股5%),为赵薇控股,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相仿,龙薇传媒的业务范围也集中在文化艺术、影视策划及广告设计等方面。从龙薇传媒注册时间看,其更像是为此次收购而专门注册的公司。
对于此次赵薇跨界国内资本市场的这一大手笔,龙薇传媒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龙薇传媒一直经营文化产业,万家文化属相关产业,此次入主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资本平台继续在文化产业深耕。龙作为一个影视明星和公众人物,赵薇和其龙薇传媒公司已经对万家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管理有了初步规划,也将在业绩上向广大中小投资者负责。
赵薇此次收购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或者自筹资金,转让款30.59亿元共分为2.5亿、12亿、12亿、4.09亿四笔支付。赵薇还表示看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在交易完成的12个月内,拟考虑提交资产注入方案,围绕文化娱乐产业注入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涉及到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此次公告中还对龙薇文化及其关联人黄有龙(赵薇丈夫)所持股的6家公司进行了信息披露。
除龙薇传媒之外,赵薇旗下还直接或间接控股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梦洛酒业贸易有限公司和赵赵影视文化工作室三家公司。其中,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主营业务为制作、专题片、电视综艺等,注册时间2002年,是赵薇早年运营的文化产业公司。黄有龙则分别持有金宝宝控股(01239.HK)、顺龙控股(00361.HK)、云峰金融集团(00376.HK)三家香港上市公司20.59%、67.5%和15%的股份。
除此之外,此前2014年12月30日,赵薇与丈夫黄有龙曾购入19.3亿股阿里影业(01060.HK),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2015年2月,唐德影视成功冲刺IPO,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其中赵薇持股数117万股。2015年,省广股份曾与合智文化、赵薇等共同出资5000万元,合资设立合宝娱乐,赵薇出资250万元,拥有5%股权。
资料显示,自2015年万家文化收购翔通动漫后,开始切入动漫产业,其后公司又剥离房地产及矿业资产,成立万家电竞,布局女团、主播、游戏、综艺演出等领域。万家文化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的总资产20.44亿元,净利润6121.3万元,相比上年末增长460.7%。
注:本文意在行业交流,内容参考了21世纪经济报道,如有侵权疑问请回复后台进行修改或删除。
新闻中心

11
2016/10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将迎来第二波政策红利期。证监会层面全面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文件即将公布,该份文件包括分层等制度安排。这将是证监会层面首次发文对新三板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后,中央、国务院层面陆续出台的数个文件中,要求充分发挥新三板的融资等作用。2014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完善新三板市场,建立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今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
截至目前,证监会仍未全面对新三板市场发展做出部署,仅有2014年12月份发布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涉及扩大推荐队伍和扩大做市商队伍。此次即将发布的文件将是新三板揭牌以来的重磅利好。
“下一阶段主要围绕完善制度、释放制度效应开展工作。”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隋强表示,下一步新三板将研究确定内部分层的基本原则、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安排,择机实施市场内部分层。结合市场分层,探索制度创新,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安排,降低投资人信息收集成本,加大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挂牌公司的重点孵化培育,“这项工作年内启动”。
同时,新三板企业增长态势良好,成长性优于创业板。根据广证恒生5月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已公布年报的6883家新三板企业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较2014年同比增长16.58%;实现净利润较2014年同比增长40.41%;从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上看,新三板企业有多达2342家企业净利率增长率在100%以上,占比达34.02%。而同期创业板企业有72家净利润增长在100%以上,占比为14.82%。从总体上看,有5719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为正,占新三板企业83.09%,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以净利润增长衡量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来看,新三板企业要好于创业板企业。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参股、控股挂牌企业来布局新三板市场。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18日,新三板企业前十大股东中有上市公司的企业一共有269家(剔除前十大股东中上市公司都是券商的企业),其中创新层企业有56家,231家上市公司位于新三板企业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除了被上市公司收购之外,新三板市场还是挂牌公司主动并购的良好平台。一些优质企业挂牌后获得了便捷的融资渠道,增强了资金实力,有能力实现外延式并购,因此在新三板市场内以及主板市场发起主动并购的意愿不断增强。
“市场发展景气度较高的时候,新三板市场交投、融资较为活跃,因此企业通过市场独立发展或者做大做强的意愿强烈,因此被并购的可能性较小,但市场相对低迷的阶段,由于市场定价功能较弱以及缺乏融资机会,新三板企业被并购的几率则会上升。”袁季认为。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2015年全年新增3557家挂牌企业,定增融资规模达到1216.17亿元,是2014年融资规模的9倍,全年成交规模达到1910.62亿元,是2014年的14倍。由于挂牌企业可通过新三板市场实现融资,有动力和实力去收购同业,进行行业整合,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异常波动后,不少新三板公司开始反攻A股,向上市公司发起并购,从资本生态链中的“猎物”转变为“猎手”。
“随着新三板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一些优质企业将得到更多并购主体的关注,被并购的几率在不断增大。”袁季认为,而新三板实施分层以后,一方面创新层企业由于经营能力较强以及被关注度较高,部分企业也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同样也存在主动发起并购的需求,另一方面,创新层企业处于比较关键的发展阶段,迫切希望能够更大规模融资或者进入主板市场,但同时由于IPO排队周期较长,因此也不排除被上市公司并购的可能。
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并购交易有利于进行产业整合,优化市场结构,也非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新三板市场资产重组和并购业务的发展,新三板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将会成为从挂牌展示、价格重估到价值发现的最佳场所,推动并购重组活动蓬勃开展。
新三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资本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三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新的政策红利的释放,新三板市场将大大活跃,并购与反向并购将风起云涌,让我们拭目以待!

11
2016/10
做市两年了,许多企业开始反向选择退出做市回归到协议转让方式。据公开媒体信息获悉,截至2016年10月9日,已经有26家挂牌公司将转让方式从做市变更为协议。
九五智驾(430725)9月27日公告,公司提交的股票转让方式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的申请已经全国股转公司同意。公司股票将从2016年9月29日(取得同意变更转让方式函T+2个转让日)起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变更前,公司股票转让方式仍采取做市转让方式。
至此,九五智驾将成为第26家“做市转协议”的新三板挂牌公司。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016年3月底以后。2016年3月23日,明德生物(430591.OC)的股票转让方式从做市正式变更为协议方式。随后,圣迪乐村、捷昌驱动和华图教育等其他25家公司也纷纷选择脱离“做市企业群”。
转协议意在IPO做市走弱但仍是主流
随着越来越多做市企业“脱群”,加入者也开始减少。据Wind资讯统计,2016年至今,有540家挂牌公司的转让方式从协议变更为做市。而2015年,这个规模是914家。 2016年以来,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的增加,公司选择做市转让方式的兴趣反而越来越小。做市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中的占比,已经从高峰期的23.54%下滑至如今的17.9%左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做市就进入了颓势。实际上,作为新三板市场最活跃的交易方式,协议变更为做市仍是挂牌公司追求的主流方向。
而26家“做市转协议”挂牌公司的动作,只能算是“小众”逆流而为之举。事实上,据新三板在线,这些企业选择“做市转协议”,更有自身的实际意图。
具体看来,其中有18家公司正在冲刺IPO。明德生物是先行者,其于2016年2月2日公布已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阶段;一个月后便将转让方式从做市变更为协议。
随后,米奥会展、捷昌驱动、科顺防水、浩淼科技、德安环保、欧神诺、科曼股份、春晖智控、博广热能、时代装饰、曙光电缆、强盛股份、扬子地板、秦森园林、圣迪乐村、金宏气体和日懋园林等17家公司也纷纷效仿其所为,相继转回到协议方式。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从程序上看,转让方式从做市变更为协议,并非是新三板公司冲刺IPO一定要做的动作,“但一旦企业进入IPO阶段,对股权的稳定度要求就很高,相对做市方式,企业采取协议转让方式更便利。”
据其分析,对于协助企业上市辅导的券商等机构来说,做市转让方式的话,企业股东人数不好控制,股东太多的话,不便于招股书等材料的准备。而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则方便企业的大股东掌握主动权,集中股权更容易。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20日,上述19家冲刺IPO的挂牌公司中,股东总户数超过200家的共有4家,分别是扬子地板、秦森园林、捷昌驱动和金宏气体。此外,明德生物、时代装饰、春晖智控和米奥会展等4家的股东户数也超过了100家。剩余11家股东户数在100家以下。
不过,从做市转为协议,对于股票交易的流动性的影响,也是外界最关注的。但上述人士认为,有上市预期的话,大多数股东更愿意持有股票而不愿意卖出去,那么,采取做市方式,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也就无多大意义了。
退回协议:收购、重组也便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自动冲刺IPO的19家公司外,三人行、尊马管件、万特电气和苏大明世等4家公司则因为被收购,从做市转为协议。
其中,于2014年1月24日挂牌的万特电气(430391.OC),自2015年3月30日开始做市,但2016年8月25日,公司从做市变更为协议转让。
如今,万特电气仍处于被创业板上市公司新天科技收购的重组中。据新三板在线,今年5月23日,该公司公布,新天科技拟收购股东董生怀、河南省沃达丰投资有限公司所持公司51%的股权,交易价格暂定为1.02亿元。
三人行(832288.OC)则在2016年7月20日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该公司早在今年4月11日就开始停牌。9月8日,公司称,与深交所上市公司西安旅游的重组方案仍在商谈中。
而尊马管件(831211.OC)于2016年7月14日从做市变更为协议方式。一个月后(8月15日),该公司称,硅谷天堂通过旗下基金嘉兴硅谷天堂欣马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尊马管件36.04%的股份,成为公司单一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转让价格是2860万元。
苏大明世(430388.OC)2016年7月12日从做市转为协议转让方式。7月21日,公司称,北京海普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股转系统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公司7,748,196股股份,占公众公司总股本的42.44%,转让价格共计2789.35万元。
不过,也有公司因为自身经营原因,从做市退回协议。世纪天源和驰翔精密便是如此。
从事建筑装饰的世纪天源2016年5月9日转为协议方式。该公司今年8月22日公布的2016半年报显示,其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35.7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6.96%;公司净利润是1002.2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54.02%。面对这样的业绩,该公司称,其将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而驰翔精密主营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也遭遇行业变化。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5年全年营收下滑10.66%至9093.53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46.19%至661.4万元。
不过,颇为外界关注的华图教育将转让方式从做市转为协议,就令人略感疑惑。该公司于2015年8月11日停牌至今,已经一年多。2016年4月22日,其变更为协议方式。 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还意图借壳*ST新都冲刺A股上市失败。这次是不是要冲刺IPO?

09
2016/10
2016年6月以来,短短3个月内,有数十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布IPO辅导公告,如果加上此前发布IPO辅导公告的挂牌企业,总数不下180家。
除了大家关心的财务问题、股东问题和A股排队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呢?
1、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拟上市企业主要经营一种业务,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仅仅要求拟挂牌企业业务明确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这样一来,某些符合新三板业务资质要求的挂牌要求并不见得会符合创业板业务资质要求。例如某拟IPO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经营A、B、C三种,且三种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0%、40%和20%,这种情况在新三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冲刺创业板,那就麻烦了:很明显,这不是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有人会说,既然创业板有这要求,那我冲刺中小板或者主板啊。虽然中小板和主板的上市要求没有明确提出主要经营一种业务,但是目前很多拟IPO的新三板企业的体量恐怕是难以达到主板和中小板的潜在要求。50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上市当年统计的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的均值是拟IPO企业最近两年(2014、2015)累计净利润的1.29倍,而且成功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呈上市趋势,这还只是创业板,主板和中小板的实际上市门槛更高,所以你别看自己财务要求好像达标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2、最近两年无重大变更
除了主营业务要求,管理办法还要求拟上市企业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而如果是冲刺中小板或主板,要求的则是最近三年没有以上变化。
3、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管理办法还要求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在中小板或主板上市同样有这样的要求。
虽然发布IPO辅导的企业基本上暂时没有什么重大权属纠纷,但是不排除未来潜在的权属纠纷。此话怎讲?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次数呈爆炸式增长,这其中不乏很多拟IPO企业。根据掘金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截止2016年6月13日,183家拟IPO企业中,参与股权质押的就有32家,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公司无力偿还贷款,股权纠纷将很有可能发生,关于这一点,拟IPO企业还是应该留意,以免出现意外。
4、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
管理办法还要求拟上市企业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虽然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前经过了股改,但是目前独立董事制度、董秘制度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依然有待健全。这个当然不是说花钱聘请个独立董事或者全职董秘这么个简单事,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运作机制,光凭突击恐怕不够。好在即将到来的分层有望改变新三板挂牌企业无专职董秘的历史。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譬如拟IPO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对税收优惠有重大依赖、不能对单一客户有重大依赖,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等等。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做这些提醒并不是像某些市场人士那样劝三板企业不要再提IPO的事,A股排队企业确实众多,冲刺IPO也会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然而这不应也不能是企业放弃IPO的主要原因。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国家倡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各个层次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譬如转板,美国的OTCBB不也有企业转向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吗?再者,如果没有挂牌企业IPO成功,何以激励众多的新三板企业。
在现阶段,新三板的融资和流动性功能确实有待提高,投资人通过二级市场退出的概率不大,兼并收购和IPO上市确实是一条现实途径,有部分企业冲刺IPO并不是坏事,有好企业走,也会有好企业来,最重要的是上层能够想办法留住好企业。不然,纵然排队难熬,也会有一堆企业选择排队,反正自己不去排,别的企业照样会排队。
在三板整体流动性缺失的背景下,企业融资也遇到了一定阻力,因此IPO便成为企业快速融资的最佳选择。由于新三板挂牌与A股上市标准存在不少差异,因此新三板企业如想顺利 IPO,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只有练好内功,规范企业经营及平时操作流程,才能保证企业上市进程的顺利进行,在获得资金的同时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

30
2016/09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国家既定的战略决策,近期随着新三板利好频出,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新三板政策的来龙去脉,简要如下: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后,中央、国务院层面陆续出台的数个文件中,要求充分发挥新三板的融资等作用,批准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2014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完善新三板市场,建立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
2016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
2016年6月份,中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27日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分层管理办法》),自6月27日起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
自去年9月创下历史低点后,新三板做市指数一直低位震荡。今年6月分层制度出台之后,由于后续制度未即刻落地,指数持续下跌。但近期,国务院、银监会和股转公司先后出台政策,进一步推动新三板市场发展。今年9月以来,新三板做市指数持续阳线且成交放量。
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主板、创业板和地方性股权交易场所功能,完善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交易机制。
9月14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上表示,要允许有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同日,股转公司发布《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
9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改善新三板流动性。
9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新三板交易机制,改善市场流动性。同日,股转系统在北上广三地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围绕分层后的差异化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听取企业和机构专业人士的建议。此次座谈会获悉股转系统相关负责人透露了目前优化交易进度,他表示大宗交易平台的初稿已经形成。‘有望年底前落地,市场对大宗交易制度的出台也期盼已久,现在终于要尘埃落地了!这是自私募做市放开后,在竞价交易、降低投资者门槛前的一项重要利好政策。
9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新三板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
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挂牌。
但,至今证监会仍未全面对新三板市场发展做出部署,仅有2014年12月份发布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涉及扩大推荐队伍和扩大做市商队伍。
近日(国庆期间),《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证监会层面全面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文件即将公布,该份文件包括分层等制度安排。这将是证监会层面首次发文对新三板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此次即将发布的文件将是新三板揭牌以来的重磅利好。
据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晨在9月28日举行的“天星资本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流会”上表示,流动性问题是困扰新三板最大的问题,流动性改善有助于打消投资人顾虑,允许私募机构参与做市是改善流动性的第一步。他认为,接下来还会有大宗交易制度逐步推出以及针对创新层的交易制度的变革等。此外,银行允许投资新三板意味着“国家队”即将入场。近期,新三板的利好政策频出,意味着市场已经触底回暖,一波行情即将到来,新三板投资迎来最佳契机。
从估值来看,大多数新三板挂牌企业具备极大的溢价空间。根wind资讯平台大数据,截至10月8日,中小板市盈率52.61倍,创业板市盈率68.89倍,而新三板企业整体市盈率为27倍,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市盈率为23倍。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大部分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成长性更好,估值水平应该更高。但目前新三板企业估值水平不及中小板、创业板的一半,是一个价值洼地,它的估值漏洞迟早会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