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藏金葵花官网!
热线电话: 010-65289989

新闻中心

22
2018/10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对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纾解股权质押问题的私募基金提供备案“绿色通道”相关安排的通知》。通知的内容如下: 为支持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含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募集设立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并购重组,纾解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将对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特别提供产品备案及重大事项变更的“绿色通道”服务,具体安排以下几点: 一、针对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的新增产品备案申请,协会将在材料齐备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并对外公示。 二、针对已备案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因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申请变更相关投资策略、投资范围等基金合同(合伙协议或基金公司章程)内容所提交的产品重大事项变更申请,协会将在材料齐备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基金重大事项变更手续。 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https://ambers.amac.org.cn)申请上述基金产品备案申请及产品重大事项变更申请时,请依照如下要求填报系统信息材料: (一)私募基金 (1)基金类型选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基本信息页面中,产品类型选择“并购基金”,是否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字段选择“是”; (3)相关附件上传页面中,在“管理人(投顾)需要说明问题的文件”中上传有关业务支持文件。业务支持文件可以是《立项报告》、《投资框架协议》、《投资意向书》、《尽调报告》等。 (二)资产管理计划 (1)基本信息页面中,产品类型应选择“权益类”或“混合类”,是否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字段选择“是”; (2)相关附件上传页面中,在“管理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中上传有关业务支持文件。业务支持文件可以是《立项报告》、《投资框架协议》、《投资意向书》、《尽调报告》等。 此外,协会已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密切的信息交换机制。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编码将于完成备案后的次日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数据同步,便于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开立证券账户。
12
2018/10
  10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协会)私募股权及并购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2018年度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重点围绕并购基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委员们积极交流观点和经验,认为“市场最差的时候就是投资最好的时候”、“专业机构在逢低投资”、“往往市场最惨淡的时候,就是PE投资最好的时候”,当前资本市场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是较好的长期价值投资机会已经显现。同时,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为并购基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便利的政策条件,加强市场流动性,让并购基金能够发挥其专业能力服务上市公司,有效配置资源,提升上市公司价值,最后能以市场化的方式退出。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曹勇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建议,表示会积极研究相关问题,探索改革相关政策与制度,增强专业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信心。 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指出,贯彻基金法的相关规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的精神,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事关专业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协会站在有利于行业发展,为科技进步和实体经济转型提供创新资本的角度,将继续积极关注并推动解决私募行业税收等热点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外部环境,以更好发挥并购基金作为长期股权基金价值发现、价值投资、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从而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09
2018/10
      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5%。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了解到,未来将进一步落实促消费各项政策,并且将持续加大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将强化政策配套,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与之前只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促消费政策相比,此次政策覆盖面更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表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型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服务型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由此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中国正呈现出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基本趋势,消费将越来越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在消费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消费的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服务消费、新兴消费等在整体消费中所含比重越来越大。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而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共享民宿等一大批新兴消费模式蓬勃发展。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目前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八成。但另一方面,在存量中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是50%多一点,这和很多发达国家70%至80%多的占比还有距离,消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专家表示,未来我国消费具有平稳增长的潜力,政策仍将以持续扩大内需为着力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进一步上升。今年以来的促进开放、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上调个税起征点等一批政策都对消费起到了提振作用。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和潜力。
26
2018/09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发布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加速增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但同时,数字人才供给缺口大、适应劳动者流动性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及用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仍较突出。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目标为,到2025年,伴随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指导意见》明确,加大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意见,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各类开发区建设开放平台,建设一批数字产业承接能力强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公司债试点规模,支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数字经济领域,增强资本市场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引进掌握先进数字技术知识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培育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国际化专家团队。 此外,一些数字人才也将迎来利好。《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健全激励机制。支持引导薪酬分配政策向数字技能等高层次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急需紧缺人才倾斜,探索实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 同时,还将研究完善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税收征管制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数字人才在人才落户、招聘录用、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学习进修、休假体检等方面的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做好数字人才激励工作。
19
2018/09
      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9月17日上午,在简阳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现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2018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能投集团中江-龙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集中于通航、能源以及旅游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不仅是四川,近期多地都在密集启动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这是特高压时隔一年多以后重启审批。   与特高压有着类似情形的还有轨道交通。暂停一年后,国家发改委上月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总投资787.32亿元的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约950亿元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年-2023年),先后于近期获得审批。目前,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其他城市也加快了地铁规划编制、报批和建设的步伐。   项目密集启动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助推。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以来,各部门政策不断加码。财政部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发改委加快地铁项目审批,提出抓紧推进一批西部地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铁路总公司确认今年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元,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总体而言,一方面是盘活存量,避免“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是启动增量,包括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中西部和都市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骨干通道建设等。   原则上,“对纳入规划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快用地、用海、环评前期工作进度。”业内人士指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做好稳投资工作,关键在于促进高质量投资。要聚焦投资效益和效率,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口,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充分发挥投资改善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政策层面,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投资,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夯实内需基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表示,在内外部约束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尤其是经济有下行趋势的情况下,稳投资是可靠的增长动力,是缓解困境的可靠路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事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一定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如此,稳增长才有可持续的动力。”他指出,投资就要投到社会需要之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短板,稳投资,补齐基础设施部分短板,有利于提升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物品。   在他看来,本轮稳投资 ,一定要和国家发展战略互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动,侧重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陆海空城乡区域立体式交通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通过补短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导货币之水有效浇灌实体经济之田。

页面